新闻中心

新闻中心

当前位置: Home>> 新闻中心 >> 新闻动态

炼胶车间的“洁净革命”:广东利拿实业用一项专利把“ppm”写进全球轮胎巨头SOP

作者:创始人 时间:2025-11-12 09:05:25 浏览量:0

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公告,广东利拿实业有限公司(下称“利拿”)的“自动上料密炼机”被授予实用新型专利(CN223013617U)。消息公布的同一周,这套设备已被写入某全球前三轮胎集团的欧洲工厂SOP(标准作业程序),成为其生产欧盟“AA”级轮胎的唯一指定上料方案。一家注册资本仅1016万元的东莞民企,为何能把“中国专利”变成“世界标准”?记者走进利拿,寻找答案。


一、把“ppm”写进合同:杂质从120→3的跳跃


“以前签合同谈吨位、谈能耗,现在先谈ppm(百万分之一杂质含量)。”利拿销售总监陈小姐拿出两份客户协议:


2019年版本:杂质≤120ppm,违约扣款2%;


2024年版本:杂质≤5ppm,违约扣款10%。


数字跳变的背后,正是本次专利的三件套:  

1. 全密闭循环链——胶料像“行李传送带”一样被隔槽包裹,0敞口;  

2. 搅拌盖二重密封——锥面+O圈,开合85°可悬停,工人清理无需扶手;  

3. 随动支撑——替代传统气压杆,杜绝突然失压砸手风险,获欧盟CE认证加分项。


目前设备在客户端稳定运行纪录为:连续127天、杂质平均3.2ppm,被米其林意大利工厂称为“clean master”。


二、把“人工”砍到只剩1/3:山东工厂算了一笔账


山东东营某上市轮胎公司,年产子午胎900万条。2024年引入利拿160L专利机型后:


• 上料工段:每班6人→2人,三班倒节省12人,年省工资约110万元;


• 杂质废品:由1.4%降至0.08%,一年减少废品2.9万条,折合360万元;


• 能耗:密炼周期缩短7%,节电48万度/年,碳排减少380吨,可卖碳汇11万元。


“一台设备贵80万元,却9个月回本,比上MES系统还快。”客户设备部给出的ROI让董事会当场决定追加6台订单。


三、把“实验室”搬进苍蝇房:土办法啃下世界难题


为了验证密封性,利拿自建了业内唯一的“飞虫风洞”:


2000只果蝇、28℃恒温、80%湿度,24小时不间断扑腾。


“只要有一只掉进胶料,就说明密封失败。”研发人员透露,最初三个月失败率42%,历经19次结构迭代,才把“飞虫入侵”降到0。


更夸张的是“头发测试”:


工程师把0.2mm、0.5mm、1mm三种长度的人发染成红色,在上料口附近用风扇吹拂30分钟,最终要求0.2mm头发捕获率≥99%。


“老外看我们像看疯子,但标准就是靠‘疯子’把门槛拉高的。”利拿技术总监王工笑称。


四、把“专利”变成“标准”:中国洁净密炼机首次出海


截至目前,利拿已申请专利136项,授权63件,其中15件发明专利、48件实用新型;牵头制定《洁净密炼机》行业标准,预计2026年发布。


销售端更直观:


• 欧洲:出口额连续三年保持70%增长,占利拿海外收入48%;


• 北美:通过UL认证,进入固特异阿克隆研发中心;


• 亚洲:日本住友橡胶首次把“中国上料系统”写进本土工厂模板。


“以前我们出国参展,名片写‘Made in Dongguan’,客户以为是‘cheap’;现在写‘Patent No.CN223013617U’,他们直接说‘interesting’。”陈小姐一句话,道出专利带来的议价权——同规格设备,利拿报价可比欧洲对手高12%,交货期却短6周。


五、把“未来”押注数字炼胶:从卖钢材到卖数据


利拿已与某高科技企业、华南理工共建“数字孪生炼胶实验室”,计划2026年推出“D-Lyna”云端平台:  

1. 设备端植入120组IoT传感器,实时采集温度、压力、功率、粘度;  

2. AI算法自动匹配最优填充系数,把“老师傅手感”变成“模型参数”;  

3. 客户按条收费:每炼一条胶料,付0.8元数据服务费,预计单条产线年创收99万元。


“以后我们不再比谁卖的多,比谁数据准。”李总透露,平台内测版已吸引4家全球前十轮胎厂签约POC(概念验证),最快2025年Q4商用。


结语


在装备制造普遍追求“更大、更快、更重”的今天,利拿实业反其道而行之:用一项“如何把杂质降到3ppm”的小专利,把国产密炼机送进全球顶级供应链。从 ppm 到 SOP,从东莞车间到世界工厂,中国橡胶装备的“洁净时代”,正式启幕。